首页 资讯 正文

黄鹤楼街道开展“公民素养大课堂”,织密“银龄”防诈网

体育正文 237 0

黄鹤楼街道开展“公民素养大课堂”,织密“银龄”防诈网

黄鹤楼街道开展“公民素养大课堂”,织密“银龄”防诈网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5月28日讯 5月23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法治在线》栏目(lánmù)携手拼多多共同发起,联动青岛公安启动“回家的(de)钥匙(yàoshi)”公益行动青岛站活动,帮助易走失老人平安回家。 据《中国阿尔茨海默病(bìng)报告2024》数据显示,我国(wǒguó)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近1700万人(wànrén),这些患病老人极易走失。此前,还有报告指出,我国每年走失的老人约有50万,相当于每天约1370人。 “回家的钥匙”公益行动听取(tīngqǔ)公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的建议,设计和制作了一款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等(děng)多项技术,内置芯片功能的钥匙扣,旨在解决阿尔茨海默病等患病老人走失难题。自2023年底发起以来(yǐlái),活动已经(yǐjīng)走过武汉、郑州两城,向5000多个易走失家庭发放(fāfàng)了钥匙扣。 拼多多“回家的钥匙”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,一把钥匙扣同时(tóngshí)解决了(le)阿尔茨海默病老人“生存风险”与“精神枷锁”的双重困境。“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寻回,更是对老一辈(lǎoyībèi)们所拥有生活的守护。” ▲5月23日(rì),“回家的钥匙”公益行动来到第三站青岛。刘健|摄 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简齐恒表示,该派出所辖区有46万人,过去一年,平均每个月有8起(qǐ)老人走失案件。在接到走失家属(jiāshǔ)的报警后,派出所都会立即出动警力全力寻找(xúnzhǎo),在此期间,家属都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,有的甚至情绪(qíngxù)崩溃。 这些老人们曾经都是家庭的顶梁柱,但阿尔茨海默病让(ràng)周围(zhōuwéi)的一切(yīqiè)包括家人开始变得陌生。没有人苛责他们,让他们平安回家对于家属来说,是失而复得的庆幸和感激。 寻找走失老人需要大量警力资源。青岛三面(sānmiàn)环海(huánhǎi),冬季寒风阴冷(yīnlěng)。今年2月的一天傍晚6点左右,简齐恒接到报警称辖区内有76岁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白天出门,直到晚上儿女四人回家后,才意识到老人走失。派出所为此调出两辆警车和八名民警(mínjǐng),联动分局指挥中心,查找小区及周边监控,每个楼栋、每条(měitiáo)街道和每间店铺询问排查。夜晚光线不好,小区周边几条街都闪烁着寻人的手电(shǒudiàn)。 时间越久,寻找难度越大(yuèdà),老人也越危险。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地毯式搜索,在距离住址(zhùzhǐ)4公里外,民警“追”上了走失老人。“当时他已经冻得(dòngdé)浑身发抖,又累又饿,但依然(yīrán)很好强地说不需要帮助,可以自己找到家。”简齐恒说,“回看他的行进路线,毫无规律可循” 。 ▲“回家的钥匙”活动现场,多名(duōmíng)民警上台分享找寻(zhǎoxún)易走失老人经历和经验。刘健|摄 为了预防(yùfáng)患病老人走失,很多家属想尽办法,除了将写有电话和地址(dìzhǐ)的标识物缝在衣服上,有家属还不得不连哄带骗地禁止他们出门或者反锁家门,甚至用(yòng)绳子把他们拴在自己的身上。 即使有人看护,老人依然有走失风险。有老人在家人忙于做饭时走出(zǒuchū)家门,买菜时跟在家人后面走丢,甚至在家人熟睡时起床悄悄离开。那些在住址(zhùzhǐ)周边打转的(de)老人着实幸运,有些老人不会躲避车辆,有些老人在山中(shānzhōng)被找到时已经摔伤。 为了更快找到走失老人,减轻家属(jiāshǔ)和民警寻找负担,“回家的(de)钥匙(yàoshi)”项目组与相关技术团队打磨出一款防走失钥匙扣。钥匙扣内置芯片,通过(tōngguò)北斗高精度定位和双向追踪模式,有效避免了老人因走失遭遇低温、脱水等生命威胁。 “回家的钥匙”首创“家人定位+路人扫码(sǎomǎ)”双模守护系统。免费申领钥匙扣的家属,在(zài)民警的帮助下将钥匙扣和(hé)手机端“CMG回家的钥匙行动”小程序绑定后,可以实时查看老人定位,定位误差(wùchā)控制在10米内。而且(érqiě),路人发现老人走失,也可以扫描钥匙扣的二维码获得社区民警信息,第一时间(shíjiān)通知对方,从而大大缩短民警找寻时间,精简找寻警力。 ▲“回家(huíjiā)的钥匙”公益钥匙扣解决走失老人找寻难题。孙英森|摄 一个月前,青岛市民吴阿姨为老伴免费申领了(le)钥匙扣(yàoshikòu)。老伴今年85岁,6年前患阿尔茨海默病,记忆力下降,多次走失。吴阿姨尝试让老伴佩戴身份牌,收效甚微,不得已只能用手环将(jiāng)老伴“绑定”。有了钥匙扣,吴阿姨可以实时查看老伴定位。一次老伴下楼遛弯,快出小区门时(ménshí)被赶来的吴阿姨制止(zhìzhǐ)。 “这次经历让我对钥匙扣很放心。虽然民警对我说充一次电可以续航10天,但(dàn)我两三天(liǎngsāntiān)就充一次,确保钥匙扣随时可用。”吴阿姨说。 目前,有需要的(de)家庭可到当地派出所申请“回家的钥匙”钥匙扣,经登记及评估后,家属(jiāshǔ)可免费领取。 “回家的钥匙”已守护5000多个家庭(jiātíng) 2023年11月(yuè)起,“回家的钥匙”项目(xiàngmù)已在武汉和郑州两座城市落地,当地民警们为(wèi)每一个用户家庭建立并绑定账户,教会老人家属如何录入信息以及使用设备的不同模式。经过公安机关细致的工作,目前已有5000多个(duōgè)定向用户家庭在“回家的钥匙”的守护之中,小程序后台,每天有5%的用户发起过实时(shíshí)定位。 武汉是最早发放钥匙扣(yàoshikòu)的(de)城市。武汉市公安局新闻(xīnwén)宣传处负责人表示,市民可以向社区民警提出申领,市内江岸区、硚口区、东西湖区也专门设有三处钥匙申请点,“钥匙扣的发放会优先考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和多次(duōcì)走失的老人”。 被这把钥匙守护的家庭正感受到更(gèng)多的安全感。生活(shēnghuó)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张婆婆今年78岁,患有阿尔茨海默病。尽管女儿寸步不离地照顾,去年8月,张婆婆跟随女儿出门办事时(shí)不慎(bùshèn)走丢。当时天气炎热,派出所民警全力寻找。4个小时后,民警查看监控发现张婆婆走入一处在建工地后(dìhòu)再没出现。建筑用地甚少有人经过,她(tā)被找到时已中暑晕倒在地。 这次意外后,张(zhāng)婆婆家属申领了“回家的(de)钥匙”钥匙扣。今年4月,张婆婆再次走丢,民警接到报案后打开(dǎkāi)后台程序,查看钥匙扣定位,只用9分钟便找回老人,当时她已走进小区旁边人口密集的菜市场。 ▲打开“回家的钥匙”后台(hòutái)绑定(bǎngdìng)程序,可以在各种模式里很快看到老人所在位置。孙英森|摄 “对于易走失老人的(de)(de)家属来说,就算付出99.5%的努力看管老人,也会因为0.5%的失神而自责不已。‘回家(huíjiā)的钥匙’补足(bǔzú)了这0.5%的概率,给了家庭十足的安全感。”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负责人说。 除此之外,“回家(huíjiā)的钥匙”钥匙扣也大大节省了警力。据初步统计,过去每次走失案件平均八九名警力出警,现在只(zhǐ)需派出一二名警力,找寻时间也大大缩短,很多半小时内就可以找到送回家。“我们(wǒmen)有派出所民警(mínjǐng)一人就可以管理46个易(gèyì)走失家庭”,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负责人说。 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相关负责人说:“钥匙扣发放后已经有很多正向的反馈。比如在棉纺路派出所辖区,我们为17名(míng)老人(lǎorén)配备了钥匙扣,其中90岁的李奶奶自2023年起已走失5次(cì),家人尝试过在衣服上(shàng)缝制电话号码、制作(zhìzuò)提示牌等方法,效果不好。使用钥匙扣之后,家人凭借定位2次成功找回。家属表示(biǎoshì)再也不用像过去心惊胆战。” “回家(huíjiā)的钥匙(yàoshi)”公益行动(xíngdòng),彰显(zhāngxiǎn)了拼多多对社会易走失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怀,以企业之力搭建起社会关爱的数字桥梁,照亮他们的回家之路。拼多多“回家的钥匙”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法治在线》团队(tuánduì)和武汉、郑州、青岛公安对项目的大力支持,这把‘钥匙’是对易走失家庭团圆心愿的守护,是拼多多用科技为(wèi)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找到的防走失答案。” 闪电(shǎndiàn)新闻记者 张蓓 马捷 报道
黄鹤楼街道开展“公民素养大课堂”,织密“银龄”防诈网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